葡萄酒界的“追风者”们

2024-04-16 16:27:44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4月16日讯  最近,民国谍战剧《追风者》在一众古偶剧中杀出重围,以金融视角为突破口,生动呈现经济战线上“没有硝烟的战争”。主角魏若来(王一博饰)等满腔爱国热血的追风者们也勾起了观众们对中国金融事业艰难起步时代的无限遐想。

图片

《追风者》宣传海报 图源:《追风者》官方微博

  实际上,民国初期的葡萄酒界,也有这么一群爱国追风者们,他们以金融助力“实业救国”。

  金融精英带领张裕公司绝处逢生

  《追风者》中主角魏若来本是一名在中央银行工作的金融精英,在那个我国金融事业艰难起步的年代,逐渐成长为我党经济战线上独当一面的红色金融家。

  而与剧情同处上世纪30年代的葡萄酒界,也有这么一位金融精英,在任银行行长的同时,更深感民族大任,毅然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

  1930年中后期正值动乱年代,张裕公司发展正处于危难之时。时任中国银行烟台支行行长的徐望之先生兼任公司经理,力挽狂澜,带领公司重振复兴。

图片

徐望之先生

  刚接手张裕公司时,徐望之发现公司核心的酿酒技术完全被外国人垄断,于是大胆启用和培养本土酿酒人才。

  他邀请山东大学研究果树的教授及其得力助教张缅新先生同往烟台,后来张缅新先生担任园艺部主任,培育出优质葡萄,为张裕酿酒打下坚实基础。

  为解决酿酒技术难题,徐望之录用了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毕业生孙卫,并三顾茅庐聘请留学比利时发酵制造专业的化学工程师朱梅,为中国葡萄酒行业吸纳了一批人才。

图片

朱梅(左二)在法国

  在职期间,徐望之不仅主持张裕解百纳干红命名,更提倡申请为其注册商标,最终于1937年6月28日经实业部商标局审查批准注册,成为中国首个有自主品牌的干红葡萄酒。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徐望之还倡导创办了中国第一家酿酒学术研究机构——中国酿造学社,并发行了中国第一份酿酒专业杂志——《酿造杂志》,为中国葡萄酒行业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技术财富。

图片

  中国的洛克菲勒,葡萄酒与金融界强强联手

  1892年,爱国华侨张弼士先生怀着实业报国的初心在烟台创办张裕公司,自此开启了中国产业化酿造葡萄酒的先河。张弼士先生也因此被称为“中国葡萄酒之父”,张裕被誉为“中国葡萄酒产业发祥地”。

图片

张裕创始人张弼士先生

  1915年,张裕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代表中国葡萄酒首次与世界同台竞技,一举斩获四枚大金奖,引发国际媒体广泛关注。与此同时,张弼士先生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以及中美经贸合作,访美期间与美国政府会谈商议,联合美资本家筹备中美银行。

图片

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张裕白兰地、红葡萄酒、琼瑶浆(味美思)和雷司令白葡萄酒4款产品获得大金奖

  《纽约时报》报道张弼士先生率团访问白宫,与美国总统威尔逊会谈,以及中美经贸合作,共同筹办中美银行的想法。一周后,另一篇报道更称张弼士先生为“中国的洛克菲勒”。

图片

1915年6月13日《纽约时报》刊文称张弼士为“中国的洛克菲勒”

  同年12月,大阪《朝日新闻》刊登记者发自上海的消息,报道了张弼士先生与美国银行家合办“中美银行”达成的协议。

图片

  事实上,张弼士先生访美行程推进了中国与美国实业界合办中美银行和中美轮船公司的计划,最初的中美银行总事务所便设在上海英大马路寿康里张裕酿酒公司发行处。

  在那个年代,中国各行各业的志士都在努力为祖国谋出路。而一代代像张弼士先生、徐望之先生这样的“追风者”,接续奋斗,推动中国葡萄酒产业取得从0到1,再从1到100的突破。(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刘兆